【新闻中心讯】4月2日,燕山大学欧洲学院主校区和波兰校区创新打造"诗韵清明·共筑未来"多语种跨国诗会,开展系列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本次跨国诗会吸引欧洲学院中波两个校区来自9个国家的50余名中外青年学生参与,让两校区学子跨越六个时区,在诗歌与春意中完成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对话。本次活动由燕山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欧洲学院)主办,在燕山大学西校区留学生公寓“寓见世界”和波兰校区“寓见中国”两个一站式学生社区工作站同时举办。

中外青年学生同诵传统清明节气文化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的诗句从波兰籍管理人员Martyna司凝蕊口中以字正腔圆的中文朗朗诵出,赢得了两校区中外学子的热烈掌声。诗会创新性地构筑了“三维一体”的活动架构:“追思·生命共同体”篇章中,革命英烈的无畏大义让中外同学共同感受了中华民族的热血澎湃;“怀古·文明共同体”篇章中,跨越时间的诗句让同学们溯游历史长河,追寻古人对历史的深沉思考;“咏春·自然共同体”篇章中,中外学生以诗意为舟,以语言为帆,共同驶向春天的盎然生机。汉语、英语、波兰语、乌尔都语、波斯语的魅力以诗歌为美,掀起了一阵文化共融的暖风。在全球化时代,清明诗会让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都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同时也让清明节的多重文化内涵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度交融,促进文明共鉴。

波兰校区司凝蕊以中文诵读唐·杜牧《清明》
双社区,同世界。为确保文化传播的精准有效,国际教育学院双全工作室和未来志愿者协会提前一个月便启动了"文化使者培育计划",为每位国际参与者配备了'文化解读手册',其中不仅包含诗词注释,还特别增设了价值对照栏,将思政教育与国情教育进行关联解读。活动特制的双语版《清明诗选》电子手册和系列节气国风科普短视频“Nature’s Calendar·廿四赏”也已在云端同步,供全体国际参与者参考学习。

系列节气国风科普短视频
(以上图片由欧洲学院提供)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要求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节气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存智慧。从文化体验到价值认同,是燕山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欧洲学院)的育人新探索,也是燕山大学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的生动实践。在缅怀往昔中不忘初心,在共绘春意中展望未来,国际教育学院(欧洲学院)将持续创新国际教育形式,增进中国学生文化自信,促进国际学生文化认同,为培养具有全人素养、全球胜任力的新时代中外青年贡献燕大力量。(编辑 李文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