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院系速递 > 正文
2024/01/12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学院)举办“学术活动周”暨"周末专家河北行"第四期活动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付兴虎

【新闻中心讯】1月10日,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学院)“学术活动周”暨“周末专家河北行”第四期活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学院英慧学术报告厅和腾讯会议举行。活动邀请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孙松,国家海洋技术中心研究员罗续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徐小斌,燕山大学博士刘英杰作学术报告。本次活动由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主办,光电子工程系承办。

“学术活动周”第四期活动

在本次活动中,孙松研究员以《海洋观测需要新方法、新技术和新思维方式》为题,介绍了如何评估海洋的健康状态,分析了海洋生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变动对海洋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海洋生态系统健康起到的重要的控制作用,提出对海洋生物的观测目前是海洋长期观测的最大挑战,需要在新方法、新技术和新思维方式方面有所突破。

孙松研究员作学术报告

罗续业研究员以《我国海洋监测装备“卡脖子”技术和关键小件问题》为题,报告针对我国海洋监测装备存在的“卡脖子”技术和深海探测关键小件问题展开讨论,通过分析“卡脖子”技术的国际和国内背景情况,提出我国海洋监测装备主要“卡脖子”技术问题和关键技术攻关方向,并经过调研给出了我国深海探测装备关键小件存在的问题和重点发展方向。最后,提出未来解决这些“卡脖子”技术和关键小件问题建设性意见。

罗续业研究员作学术报告

徐小斌教授以《高精度光纤陀螺技术及发展》为题,面向超高精度光纤陀螺,介绍了精度提升面临的技术问题和解决方案;针对环境宽适高精度光纤陀螺,介绍了新型光子晶体光纤陀螺技术途径,以及光子晶体光纤相关关键技术和进展;针对轻小型高精度光纤陀螺,介绍了相关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

徐小斌教授作学术报告

刘英杰博士以《硅基光电子关键技术及多维复用研究》为题,介绍硅基集成光电子平台的关键技术及在多维复用方面的应用研究,包括硅基光电子集成平台和其关键技术、面向光通信多维复用的高性能硅光子器件研究,以及硅基光电子芯片的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

刘英杰博士作学术报告

期间,还举行了主题为“海洋探测、监测与观测之未来”的圆桌会议,邀请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孙松研究员、国家海洋技术中心罗续业研究员、国家海洋局温州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张钊研究员、国家海洋局秦皇岛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张建乐研究员、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郭皓研究员、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马辉教授、燕山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毕卫红教授围绕海洋探测、监测与观测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

圆桌会议线上线下会场

本次学术活动聚焦海洋监测、光纤传感、硅基光电子等领域中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并深入探讨了其在海洋生态评估、深海探测、卫星导航、光电子芯片等领域的应用。线上线下与会人员高达400余人次,专家学者的精彩演讲为参会师生提供了更深入的学习机会,不仅营造了良好科研氛围,激发了师生科研热情,也拓宽了科研思路,为推动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奠定了扎实基础。

据悉,学院将持续开展“学术活动周”系列活动。学术活动周旨在为学院师生提供良好的交流沟通平台,邀请各个领域内的优秀学者与著名教授分享学术成果,畅谈科技前沿,让师生近距离地了解“高大上”的科研成果,以期在交流碰撞中,启发师生的科研思路,活跃学术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