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实施高层次人才倍增行动计划为抓手,强化思想引领、系统设计、机制创新、青年储备,引育并举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强化思想引领,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党委常委会、理论学习中心组定期组织专题学习,举办“弘扬教育家精神”中青年教师主题培训班,重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南开大学重要讲话精神等,将教育家精神贯穿教师思想建设始终,引导广大教师自觉把教育家精神作为教书育人的行动指南和精神航标。连续举办六届周恩来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师生共同创排《周恩来回南开》等红色话剧,厚植教师爱国情怀。依托师生“同学、同研、同讲、同行”项目、“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作站”等,每年组织海归青年教师、新入职教师、中青年骨干教师开展国情研修和调研实践,教育引导广大教师践行爱国传统。突出典型引领,依托新媒体平台大力宣传张伯苓、杨石先、陈省身、叶嘉莹等一大批南开“大先生”为人为事为学的风范,引导广大教师敬业修身。持续完善教师荣誉体系,在教师节等重要节点开展表彰、慰问等主题活动,激励教师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远大志向和抱负。
强化系统设计,描绘人才工作蓝图。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在学校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进德修业、引育并举,大力构建南开人才新生态”重点任务。以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发布面向2035年的“人才工程”及“高层次人才倍增行动计划”。强化组织领导,学校党委统筹推进人才引进、项目申报、考核晋升、人才服务等各项工作,健全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格局,及时解决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办法》《“十四五”定编定岗工作实施办法》等系列政策,完善制度保障,着力提升人才工作的系统性、针对性,保障“人才工程”高质量落实落地。组织召开学校人才工作会、人才工作推动会,进一步明确新时代事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思路,研究谋划系列具体落实举措,持续凝聚汇聚英才、追求卓越的发展共识。
强化机制创新,释放人才队伍活力。修订《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实施办法》,细化智库研究、成果转化等类别评聘条件,完善各学科特色成果目录,人文社科类学科列入智库成果和服务社会成果,工程类学科列入横向经费和科技成果转化,计算机软件学科列入软件著作权,医药学科列入新药证书和临床试验批件等,推动各类形式的业绩成果均纳入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指标体系,努力开创成果分类评价、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推行业绩和贡献导向的专业学院综合考核,强化以业绩为依据的个人奖励绩效分配办法,实现考核结果与业绩贡献直接挂钩。制定《高端人才团队建设支持计划》,全力打造高端人才团队,有计划地加强对战略科学家、领军人才和后备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依托高端人才、重点平台、重大项目,实现人才培养汇聚功能。针对重点培育团队,授予高端人才对其团队成员的考核及科研资源分配自主权,要求团队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承接重大科研项目或进行高水平科技成果转化,构建“人才+团队”长效发展新模式。
强化青年储备,夯实队伍发展后劲。按照本校培养、国内招聘、海外引进1:1:1的目标结构建设青年教师队伍,举办各学科青年人才论坛、博士后论坛,创造条件充实引才目标储备,持续扩大快速发展期青年人才规模。注重吸引汇聚海外优秀青年人才,建设好并不断更新各学科“海外青年人才数据库”,在化学等9个优势学科建设人才特区,以特聘研究员、特聘副研究员、助理教授等“预聘—长聘制”岗位引进海内外青年拔尖人才。大力实施“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选拔优秀青年教师进行重点培养,给予科研经费、博士指标等支持,通过学科交叉群、青年学术沙龙等措施鼓励良性竞争、交叉互动。遵循人才发展规律,由原每年考核改为“4+1”年长周期考核,针对性倾注更多资源和支持,对青年教师分为启动期、成长期、成熟期实行不同考核方式,分类施策鼓励潜心研究,促进其加快成长、脱颖而出。
(信息来源:南开大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