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一所部属高校若想内部审计一段时间内学校财务收支状况,将可望向装有“聪明大脑”的数字化审计平台获得实时的准确数据。日前,《教育部关于推进直属高等学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发布,针对部属高校未来的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确定了健全内部审计数据采集机制、推进数字化审计方式、完善内部审计管理系统、逐步开展学校信息系统审计和创新审计业务组织模式等5项重点任务。这意味着教育部直属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至此有了“施工图”。
数据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基础。《意见》要求,学校要结合各自实际,充分考虑自身信息化建设和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等总体规划,既可建设内部审计数据库,通过复制拷贝或按要求报送等方式将审计所需数据从其他部门归集到数据库,也可在学校各信息系统或在学校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中为内部审计预留数据接口,或为内部审计部门开通数据访问权限等“嵌入式”方式,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审计数据采集机制。同时,各学校内部审计部门要突破单个项目审计思维,充分利用有关数据软件,熟练掌握“数据式审计”技术,并在完善制度、加强规范性建设基础上,对审前准备、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审计整改、资料归档、成果利用等全流程管理环节进行信息化管理。在此基础上,各学校要在内部审计信息化实践过程中,主动适应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带来的变革,逐步探索形成新的审计业务组织模式。
为保障各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落小、落实,《意见》还要求,各校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改善和优化审计干部队伍结构、知识结构,提高审计队伍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同时,各校要加强网络信息安全和保密工作,保障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
教育部财务司有关负责人说,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不在于购买了多少机器、建设了哪些系统、开发了什么软件,根本目标方向是要紧紧围绕审计业务和管理实践,将信息化建设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审计能力。审计信息化的核心要义是加强对数据的分析应用,加快推进数字化审计方式,加强内部审计队伍信息化能力建设,提升运用信息化技术发现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支撑决策的能力,进而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和效率。
近年来,教育部将审计信息化作为教育审计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提前谋划和研究,完成了高校内部审计管理和作业通用平台的研发设计,开发了教育行业法律法规检索系统。一些高校也在积极探索开展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积累了一定经验。但是,目前教育内部审计信息化工作还处在起步阶段,对审计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数字化审计方式应用不多,大数据审计理念、方法研究和实践还不深入,信息系统审计还处于探索阶段。
该负责人透露,《意见》印发后,教育部还将在强化对各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工作的分类指导、加大对数字化审计理念和大数据分析软件等方面的培训,以及对各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工作进行深入调研、开展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价等3个方面开展工作。
(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