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动态

2021年06月11日

我国首次发布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指导意见

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近日,生态环境部和中央文明办联合印发《关于推动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回答了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工作要做什么、如何做、怎么保障等问题。

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钱勇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意见》是国内首份专门针对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工作的全国性行动纲领文件,旨在引导、扩大公众参与,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社会氛围,实现从“要我环保”到“我要环保”,同时也为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钱勇说,“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将呈现出以降碳为重点、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等特点,到2030年、2060年将分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些目标都需要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人人都应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我国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已历经若干“迭代”,年轻人已经从最早的植树种草、绿色出行、垃圾分类,到如今的助力低碳社区建设,走进校园做环境教育、在自然保护区做公益等。当建设美丽中国成为强国目标之一时,生态环境志愿又包括哪些内容?

《意见》在“丰富内容形式”部分明确规定,生态环境志愿服务的主要内容和形式包括: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宣讲、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和科学普及、生态环境社会监督、绿色低碳实践参与和国际交流合作5个方面。

除了传统的科普、低碳实践外,《意见》还提到,组织志愿者依法有序参与监督、举报和曝光各类破坏生态环境问题、突发环境事件、环境违法行为及影响公众健康的行为等。钱勇说,这也是我国首次明确生态环境志愿服务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有一定的专业门槛,如何既发挥专业人士的特长,又动员广泛群众参与,《意见》专门设立“加强队伍建设”板块。

钱勇说,《意见》从“动员整合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队伍”和“发展培育生态环境志愿服务组织”两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强调要在广泛动员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加入生态环境志愿服务行列的基础上,鼓励和支持具备专业知识、技能的优秀人才和公众人物以及企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和职工等重点人群发挥优势和特长,形成生态环境志愿服务的专业力量。

(信息来源:《中国青年报》)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