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大要闻

2021年06月21日

孔令富教授承担的“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顺利通过验收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孔维航

【新闻中心讯】6月16日,由我校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孔令富教授承担的“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光纤持气率计工程化传感技术及电路开发”课题顺利通过科技部重大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验收。孔令富教授科研团队研制的适应不同油井井况及满足不同测试条件要求的六种系列装备,均能在线实时获取到最佳的多相流测试指标,成为国内外油田生产领域首批具有高水平的地面井口多相流实时在线测试装备。

地面井口多相流测试装备动态标定现场

一体化注塑系列传感器

(以上图片由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提供)

长期以来,国内外油田生产过程中关于油气水多相流的测试均以井下测量为主。在油田生产的初中期开展井下多相流测量尤为重要,通过井下测试不仅能实时检测油井各产层产出液不同组分,而且还可获取油井不同储层产能和储层储量分布等重要信息,从而指导油田高效、稳定开采开发。对于进入油田生产后期油井而言,开展地面井口多相流在线测量更具有其特殊的重要性,此阶段对地面井口动态测试需求将明显超过井下测量。

地面井口多相流测试装置较早引起了研究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然而,鉴于研究地面井口多相流测试装备具有很高的技术难度和开发成本,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没有可应用于地面井口多相流在线实时检测的测试装备。且目前大都采用集中计量方式对油田生产地面多相流进行测量,即把一个相当区域的多个油井产出液各自通过输油管道汇集至计量站进行综合计量。这种集中计量方式无法获取单口油井动液面、流体含率等井况信息,且难以解读每口油井的实际井况及生产指标情况,而实时掌握地面井口井况信息往往又是决定油田能否稳定生产的重要因素和技术支撑。因此研制出可实时在线检测的地面井口多相流测试装备是目前石油生产领域建设“数字油田”和“智能油田”、降低油田生产成本以及提高产油率技术“瓶颈”的关键。

孔令富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长期致力于石油测井领域的科学研究,针对地面井口多相流测试难题,经过多年的科研攻关,成功研制出可适应不同油井井况及满足不同测试条件要求的首批六种类型地面井口多相流测试装备,每种测试装备在适合的井口工况条件下均达到了预期的测试效果。这一创造性工作为燕山大学赢得了较高的声誉,在石油生产和石油科技领域扩大了学校的影响。该项技术共形成16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创新成果,开发的标准化高强度PEEK注塑传感器核心检测管件可直接集成到研制的油田生产地面井口三相流测试装备中,实现了“一管检测多相流”的高效率、高精度、高可靠性测试方式,突破了一件一试的传统传感器标定实验模式,将石油测量传感器推入到标准化生产模式中。这一核心部件的精密性、坚固性为地面井口多相流测试整体装备的先进性、耐久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系列地面井口多相流实时在线测试装备的成功研制,在未来的“数字油田”、“智能油田”建设中将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对智能油田的升级转型具有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编辑 李佳奇)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