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数理时空-高端学术研讨会

活动时间:2024年6月14日(周五)14:30 活动地点:理学楼C107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12日 10:35

一、报告题目:高温超导材料的新家族—高压下的氢基材料

报告人简介:

崔田,宁波大学教授,长期从事高压等极端条件下物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主持多项国家级重大/重点科技项目;发表SCI论文500余篇,SCI引用超万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作邀请报告60余次,连续多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

报告内容简介:

富氢材料作为超导家族的新家族成员-氢基超导材料,已成为物理、材料等多学科的研究热点。2014年,发现新型硫氢化合物H3S在高压下的超导转变温度达到203 K(-70º),创造了当时的高温超导新纪录,掀起了氢基超导材料的研究热潮。此报告结合本课题组近年来的研究工作,回顾了前期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工作,介绍了二元、三元氢化物高温超导材料近期的研究进展,为氢基超导材料的研究提供了清晰的物理图像。

二、报告题目:量子系统的和乐算子及其在量子计算中的应用

报告人简介:

仝殿民,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主要从事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的基础理论研究。在量子几何相位、抗噪声量子计算和量子资源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多项具有国际影响的重要成果,作为第一或通讯作者8篇论文发表在Phys. Rev. Lett.、54篇论文发表在Phys. Rev.系列、76篇论文发表在Phys. Rep.、npj Quantum Inform.、New J. Phys.等其它权威刊物,研究成果获得2021年度山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报告内容简介:

本报告将介绍适用于一般量子系统的演化算子分解理论,通过引入量子和乐算子(holonomy operator)的概念,我们证明量子系统的演化算子总可以分解为和乐算子和动力学算子的乘积,并给出普适分解公式。所给公式不仅适用于周期演化也适用于更为普遍的非周期演化,它解决了非绝热非阿贝尔几何相与动力学相的分解难题、统一了涉及绝热/非绝热、阿贝尔/非阿贝尔四类几何相的量子系统演化的公式表述,并导出了量子系统纯几何演化的充分必要条件,扩展了量子和乐在诸如量子计算和量子操控等领域的应用。

三、报告题目:复合体模型电磁场解析算法及其在地球物理勘探中的应用

报告人简介:

洪德成,吉林大学教授,现就职于吉林大学物理学院物质模拟方法与软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电磁场计算方法和软件研发工作。发展层状各向异性介质电磁场解析计算新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油气勘探。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TOP期刊IEEE_TGRS、IEEE_TAP 10余篇;现为吉林大学唐敖庆特聘教授,吉林省高层次人才,IEEE高级会员,学术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副主编。

报告内容简介:

工程物理中的解析算法具有物理函数关系明确、计算速度快、精度高等优点。本报告以随钻方位电磁波测井前沿研究为引导,介绍由水平分层介质、圆柱分层介质、球形分层介质构成的复合体模型电磁场解析算法及其在地球物理勘探中的应用。

四、报告题目:中红外微结构光纤特性及其应用

报告人简介:

程同蕾,东北大学教授,主要从事中红外光纤技术的研究。曾获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Invitational Fellowship和Postdoctoral Fellowship、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人才等称号。承担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和科技部国家外专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7项。近年来以第一作者(含通讯)在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和Optics Letters等期刊共发表SCI论文1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担任辽宁省红外光电材料及微纳器件重点实验室主任、IEEE仪器与测量学会技术委员会委员、纤维光学与集成光学专委会委员等。

报告内容简介:

相对于传统光纤,中红外微结构光纤具有特殊的结构和高度可控的特性,尤其是碲酸盐和硫系微结构光纤具有高非线性折射率,为中红外光纤传感器及非线性光纤器件的研发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鉴于上述特性,微结构光纤在非线性和智能感知领域的应用中变得越来越突出,本报告综述了微结构光纤的基本特性、制备方法和近年来在非线性和智能感知领域的研究进展。

五、报告题目:基于类碱土镱原子可编程光镊阵列的量子物理

报告人简介:

李相良,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本科和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2017年获玛丽居里奖学金资助赴欧洲留学,师从苏黎世联邦理工Tilman Esslinger教授,一直从事基于冷原子、腔量子电动力学等体系的量子模拟和精密测量实验研究,现为美国物理学会会员、德国物理学会会员。2021年博士毕业回国后加入北京量子院建立实验室,目前已建成类碱土镱原子的可编程光镊阵列实验平台。研究工作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北京市高层次留学人才项目资助,主要成果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Physical Review A,NaturePhysics和Nature等杂志上。

报告内容简介:

近年来,基于单原子捕获和操控技术发展出的可编程原子阵列技术引发了一场“光镊革命”,在量子计算、量子模拟、量子精密测量和超冷化学等诸多领域都提供了新的实验方法和技术。类碱土镱元素的冷原子实验体系可同时支持波色子和费米子人工多体系统的构筑,同时融合了高相干性量子比特、高精度光学频率测量、原子-光子纠缠等要素。本报告将从类碱土镱原子的单原子捕获、可编程原子阵列制备等实验技术出发,介绍北京量子院实验平台的最新进展。

理学院

2024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