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讯】自1959年创办首期《东北重机学院》报至本期《燕山大学报》,我校校报出版发行已经历时五十年,累计达到五百期,学校党政领导以题词和寄语方式表达对校报成就的祝贺和发展建设的关怀。中国高校校报协会、中国人民大学校报等单位和兄弟院校校报发来贺信贺电。
自我校从哈工大分离独立办学以来,第一期校报《东北重机学院》报于同年诞生,我校整体迁至秦皇岛并改名为燕山大学后,我校校报即改名为《燕山大学报》。无论是在宣传方式单一的东北办学年代,还是在校园媒体百花齐放的燕山大学时期,校报始终作为校园内的主流媒体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伴随着学校的诞生、成长、发展和飞越,校报在第一时间记录着燕山大学建校以来的所有重大事件;校报发挥着宣传功能,校报对于学校出台的重大政策和措施给出代表校党委的权威解释;校报发挥着沟通功能,通过校报记者的采访调查,来自基层师生的意见以新闻方式被广泛关注;校报发挥着新闻功能,校报编辑和记者用标准的新闻形式向师生员工传递权威和准确信息;校报发挥着教育功能,校报策划专题采访、发表主题文章,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德育;校报发挥着外宣功能,在与兄弟院校交流校报、向学生家长和校友寄送校报、向互联网传送校报的过程中,校报代表着学校的形象;校报发挥着培养功能,50年来校报培养出的数百名学生记者、编辑,以其文理兼备的综合素质和新闻写作实践能力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
在校党委的支持、各位主管领导的关怀下,通过前后数十位校报工作人员和几百名学生记者的共同努力,校报已经积累了丰硕的发展成果,发展模式达到目前的稳定状态。校报创办模式日益成熟,2008年年初,校报一举实现目前的半月发行、对开大报的过渡,成为河北省高校最为规范的校报。仅以近五年计,我校校报就获得河北省2005至2007年度优秀校报等数项荣誉称号。对于校报走过的五十年历程,宣传部和校报成员创办报纸五百期的工作成绩,我校党委书记孟卫东代表党委为校报题词“高举旗帜,改革创新;促进发展,引领方向;繁荣文化,服务师生”祝贺,校长刘宏民代表行政为校报寄语祝贺。刘宏民校长寄语校报,“希望校报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引导舆论、弘扬新风、传播知识、培育新人,讲究宣传艺术,探索办报规律,高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伟大旗帜,坚持新闻‘三贴近’原则,与时代同步、与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同步,为学校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党建和思想政治等各项工作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和河北省高校校报研究会,向我校校报发来贺信祝贺校报创刊五百期,中国人民大学校报、华北电力大学校报等省内外高校也向我校校报发来贺信贺电,热烈祝贺我校校报走过五十年发展历程。
我校校报也以组织专版的形式,邀请分布在海内外各条战线的毕业生记者为校报撰写纪念文章、征集学生记者祝福语,举办小规模纪念活动,庆祝校报创刊五百期、五十年。
附:刘宏民校长寄语
从当年的《东北重机学院》报到今天的《燕山大学报》,从不定期发行的对开四版报纸到今天半月定期发行的对开大报,校报从诞生至今,可谓一路风雨兼程,一路高歌猛进。这份缀满鲜花和奖章的精美报纸,凝聚了燕大历届党委、师生和办报人的共同心血,生动展现了燕大师生的风采和生机盎然的校园生活,真实反映了师生成长的足迹和学校发展的光辉历程。她已经成为我们透视学校的窗口,砥砺心智的园地,展示才华的舞台。
今天,校报正逐步走向成熟,融导向性、知识性、可读性和美观性于一体,内容丰富,体裁多样,栏目灵活,形式活泼,版面清新大方,深受广大师生、读者的喜爱。希望校报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引导舆论、弘扬新风、传播知识、培育新人,讲究宣传艺术,探索办报规律,高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伟大旗帜,坚持新闻“三贴近”原则,与时代同步、与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同步,为学校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党建和思想政治等各项工作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500期代表着一个新的高度,500期又是一个新的开始。祝愿《燕山大学报》在500期这个新的起点上,随着时代的节拍与燕大奋进的脚步,不断奏出优美和谐之音!
(编辑 艾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