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动态

2020年07月08日

中国人民大学发布《2019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高校需构建多层次、多形式创业支持生态

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7月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创业学院、商学院、文化科技园共同承办的《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发布会暨“如何教创业”教育教学研讨会在线举行。

《2019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基于覆盖全国33个省市自治区89所高校的9104名在校大学生和1009名创业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报告调查发现,2019年有超过75%的受访在校大学生具有创业意愿,其中有超过25%的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意愿较强。大学生创业动机持续表现为以机会型创业动机为主,表明在校大学生创业动机主流是满足自身愿望、兴趣与实现价值相结合。

在高校创业支持方面,研究表明高校的创业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对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及创业企业绩效均有较为显著的积极影响。大学生创业者对高校创业支持,包括创业课程和创业实践活动的评价呈现趋好的上升态势,但仍有相当比例的大学生反馈创业课程和实践活动存在缺口,从侧面表明高校创业支持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有效供给不足。报告建议在加强创业理论教育的同时,高校也需要构建多层次、多形式的创业活动实践平台和支持生态,建议从不同主体出发,高起点规划、高品位设计、高标准建设、高效率运转,打造更为充足和丰富的创业人才培养实践育人平台。

《2019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以“青年人工智能创新创业”为主题,深入分析我国青年人工智能创新创业的现状与问题。报告从人才来源的角度将青年人工智能创新创业总结为四种主要模式:以海归人才为主的技术型主导创新创业、以大公司背景为依托的社会人才创新创业、结合高校资源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和以科研机构主导的学术型创新创业。研究发现,以人才为核心的青年人工智能创新创业路径逐渐明晰,智能赋能青年创新创业趋势凸显,但也同时存在人工智能创新创业亟需复合型人才、大学生人工智能创新创业能力亟待提升、企业扶持政策需持续深化、盈利模式尚需清晰等问题。

报告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教育、企业、政府与个人层面的对策建议。包括在教育领域要培养“有温度”的新工科复合型人才,针对在校大学生增加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基础指导,推动校企合作;企业应积极与高校合作,推动成果转化,强化内部管理,提升业务水平;政府则应发挥孵化器在帮助创业企业衔接外部资源方面的作用,为不同阶段的创新企业提供针对性扶持措施;大学生个人需要树立更加积极全面的创新创业观念,培养开拓进取精神,提早开展人工智能相关创新创业职业规划,从兴趣出发主动学习人工智能相关知识。

在随后举行的“如何教创业”教育教学研讨会上,聚焦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与抗击疫情、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和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创新等主题,来自兄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专家代表开展了交流和探讨,为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献言献策。

(信息来源:中国教育信息网)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