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讯】为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加强我校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的能力,5月20日,研究生院组织各学院主管副院长、科研与研究生科工作人员、系部主任、研究生导师、授课教师等200余人,参加了2022年全国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系列专题研修会首场会议。


与会专家线上合影
本次专题研修会以线上方式举行,主题为“明目标,重设计——目标定位与培养方案”。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二级巡视员唐继卫出席会议并讲话,工程教指委委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姬红兵,工程教指委委员、重庆大学校长助理、研究生院院长李英民,工程教指委秘书处主任、清华大学研究生院专业学位教育办公室主任连彦青分别作会议报告。工程教指委秘书处主任、清华大学研究生院专业学位教育办公室主任连彦清主持专题研修会。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二级巡视员唐继卫致开幕辞。唐继卫指出,应更新教育理念,深化对专业学位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迎接专业学位教育规模化发展,开展有组织的基地化培养,深化产教融合,加大投入力度,强化支持保障,推动专业学位教育可持续发展。

唐继卫讲话
工程教指委委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姬红兵教授解读了《关于制订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介绍了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必要性、我国工程专业学位发展历程、定位特征,分析了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培养定位培养目标、学习方式修业年限、培养方式导师指导、课程设置学分要求、专业实践、学位论文、论文评审答辩、学位授予等8个方面对培养方案指导意见进行解读,并以西电电子信息培养方案为例,阐明培养方案制订应强化需求导向、凝练培养方向,合理定位目标、体现优势特色,科学设置课程、突出职业能力,改革学位工作、完善多元评价。

姬红兵教授作报告
工程教指委委员、重庆大学校长助理、研究生院院长李英民教授作了题为《重庆大学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的报告,总结了重庆大学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发展与现状,剖析了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的问题,分享了“五贯穿+五融合”培养模式创新探索和实践经验,介绍了重庆大学西昌模式、长安模式、高等工程师学院模式等培养模式创新案例。

李英民教授作报告
工程教指委秘书处主任、清华大学研究生院专业学位教育办公室主任连彦清介绍了清华大学工程硕士“项目制”培养模式改革经验,回顾了清华大学专业学位教育的四个发展阶段,阐明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鲜明特征在于产教融合培养,以清华大学“核电工程与管理”“大数据”“电子信息创新创业”等特色项目为例,介绍了“项目制”培养特点、立项管理流程及改革工作思路,通过分类培养推动专业学位教育改革,让“专业更专业”。

连彦青主任作报告
整场研修报告会气氛热烈,观看直播的参会教师们深受启发,收获颇丰。大家纷纷表示,要回归立德树人的初心,借鉴清华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经验,结合自身优势特色明目标、重设计,积极探索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之路,培养企业好用、行业领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观看直播的参会教师
接下来,研究生院将于5月27日、6月24日、7月22日、8月26日和9月23日,继续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全国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系列专题研修会另外5场专题会议,围绕工程伦理与教学工作、课程建设与教学工作、人才选拔与复试作用、专业实践与基地建设、论文工作与成果评价等主题,和与会专家、高校代表开展深入研讨,进而深化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推进我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编辑 褚玉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