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讯】为弘扬燕大精神、赓续百年学脉,促进我校研究生学术交流,11月18日上午,“2019年燕山大学研究生学术论坛”开幕式及学术报告会在西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举行。校长赵丁选,副校长任家东、河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办公室调研员赵清云,校外专家王元卓、王凤琴,研究生院院长官英平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任家东主持。

会议现场

赵丁选在会上讲话
赵丁选回顾了我校研究生教育走过的58年发展历程及取得的办学成绩,介绍了我校为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围绕“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开展的相关工作。他勉励广大研究生,希望他们以此次学术论坛为契机,充分发扬我校优良学术传统,砥砺学术思维,激发创新意识,拓宽学术视野,为把我校建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研究型大学贡献自己的力量。

赵清云在会上讲话
赵清云对我校研究生学术论坛的召开表示了热烈祝贺。认为在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走过70年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我校举办的学术论坛非常重要,也很有意义。赵清云高度赞扬了燕山大学“两次搬迁、三次创业”的奋斗历程,以及“匠心为国铸重器、丹心为国育英才”的家国情怀,充分肯定了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取得的各项成绩。希望我校打造研究生学术交流品牌,扩大影响力,繁荣校园学术氛围,激发研究生创新意识。
官英平介绍了本次学术论坛的筹备情况及相关工作要求。
开幕式最后,任家东要求研究生院及各承办学院按照工作安排,认真谋划、精心组织,办好我校首届研究生学术论坛。

王元卓在大会上作报告
(以上照片由新闻中心王亚培、王晓琪拍摄)
短暂休息十分钟后,本次研究生学术论坛邀请的两位校外专家、我校博士生导师及我校优秀在读博士生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我校校友、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大数据研究院院长王元卓研究员作了题为《带学生与做科研》的报告。他简要介绍了自己的科研背景,分享了关于研究生培养的思考,认为导师要因材施教,帮助研究生规划未来,与研究生保持亦师亦友的关系,授之以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归属感,建立独特的团队文化,创造机会培养研究生的组织、规划能力。王元卓研究员还着重介绍了做科研、写论文的具体方法和技巧。
我校校友、首钢技术研究院冶金过程研究所副所长王凤琴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与研究生进行了交流。她介绍了首钢集团及冶金过程研究所的简要情况,展示了在自动化、信息化方面的部分研究成果,分享了自己关于智能制造的几点思考,认为在生产层级,如果忽略工艺本身,仅仅靠“数据+智能算法”是不能解决一切问题的,只有深入了解工序工艺,借助AI方法,才能保证生产层级的智能制造真正落地实施。
第三位做报告的是我校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杨靓月教授,她作了题为《合成创造美丽世界》的报告。杨教授结合自己的研究,分享了在天然产物全合成、有机合成方法学、药物化学及有机功能材料的合成及研究方面的科研探索过程及研究成果。她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相关概念及科普知识,还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勉励研究生勇于提出问题,善于观察、实验,不惧失败,不断前行。
最后,我校电气工程学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李阔,详细介绍了自己在基于输出反馈的非线性时滞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控制方面的研究。
本次学术论坛由研究生院主办,机械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等14个学院承办,是我校举办的首次全校性研究生学术交流活动。据统计,提交到各论坛的学术论文达到1544篇,其中博士245篇,在各论坛宣讲的论文有414篇,其中博士92篇。(编辑 蔡巧怡)